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三大生命能量的特性

 阿育吠陀教導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一種體質,那是個人心理生物學上的組成,從受孕那一刻開始,這個人的體質就被空、風、火、水、土五大宇宙能量創造出來了。

這五大元素結合成三大基礎能量,或稱『生命能量』。乙太與風構成『風能』,是移動的能量;火和水構成『火能』,是消化或代謝的法則,將物質轉化成能量;水和土構成『水能』,是結構與潤滑的能量。

數論對創造世界的觀點

阿育吠陀的理論基礎是數論[1]哲學,古代的智者[2]或稱為看見實相的先知,透過宗教的方法來發現實相,阿育吠陀的知識傳承自這些先知在實務、哲學、宗教的啟發。這些先知們發現宇宙能量如何在所有的生物體與無生物體上顯化,人類與宇宙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他們了悟所有存在的源頭是宇宙意識[3]」,由此顯化成雄性與雌性的能量[4]—ShivaShakti(這裡有關於這兩位的易讀版神話故事,我沒有去確認內容的正確性,只是做為參考。)

數論派哲學的創始人Kapila,提出宇宙由二十四個元素組成,其中最基本的是PrakrutiPurusha是雄性能量,Prakruti是雌性能量。

Purusha是未顯化、無形無色、超越屬性、超越因果時空,不參與宇宙的顯化,是無選擇的且被動的意識[5],是純粹的存在[6]。在創造中並不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而是沉默的見證者。

阿育吠陀療法簡介

一開始是看Megan老師送的《Ayurveda: The Science of Self-Healing : A Practical Guide》,覺得內容整理的相當有條理,聽說同一個作者Vasant Lad的另一本書有中譯本,就跑去實品書店稍微翻閱了一下,在《阿育吠陀療法:調整風、火、水能的黃金比例,找回出生時的健康體質設定》中,除了保有各種食物屬性的表格整理,還比原本看的那本多了125種家常疾患草本配方,當下立刻決定買回家。

挺喜歡譯者謬靜芬的翻譯,閱讀起來很流暢。書中內容包含了阿育吠陀的理論基礎、養生運用,以及自癒秘訣三大部分,在自癒秘訣的部分雖然提供了家常疾患草本配方,但如果可以把握理論基礎跟養生運用的原則,對於個人日常的健康保健就已經相當足夠了。

阿育吠陀是一套全面性的健康方法,包含生命與生活的各個層面。身體、心智與靈魂,工作與關係,飲食與外在環境,一年四季與日常作息,身體鍛鍊與靈性修習所有這一切以及許多其他因素,在古典阿育吠陀經文[1]中都被詳細探索了。

從最深處的靈性關懷(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的人生目的為何?),到最實用而世俗的事物(我該如何療癒喉嚨痛?做多少運動最適合我?我該吃什麼食物?),活躍了五千年的阿育吠陀傳統擁有切實可行且意味深長的答案。[2]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如何持誦OM

(此篇文章翻譯自Kaivayadhama學校的PRAYER & MANTRAJAPA。)

OM的持誦[1]

在帕坦加利的瑜珈經》中提到OM[2]是神[3]無限的快樂意識[4]的象徵與代表音[5]。以冥想著OM的意義來持誦OM[6],可以幫助練習者理解自己的本質與那純粹快樂的意識[7]是相同的。這個梵唱也可以幫助克服在了解自我的路途上,因為分心而導致的所有障礙[8]

持誦OM時可以有三種方式,分別是:大聲唱誦(梵文Vaikhari Japa)、小聲低語(梵文Upanshu Japa)以及在心裡持誦(梵文Manasa Japa)。在剛開始的階段,最好大聲地唱出來,這樣的方式可以學習如何發音。當練習了足夠時間,習慣了之後,應該開始改用小聲柔和的低語方式。最終要學習在心裡用默念的方式唱誦。由於這需要持續保持內在的覺察,如果能夠做到的話,可視為成就的達成。在心裡持誦時,如果內在的專注力不夠時,經常會導致睡著。因此,每當初學者內在專注動搖時,最好大聲唱出來。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回應] 為什麼要唱OM

習慣用三個OM做為課程的開始,一開始這麼做是模仿其他老師,好像這樣會比較像一堂瑜珈課,也常被問到OM的意義,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很複雜的答案,課堂上礙於時間關係只能簡短的回答「在瑜珈裡面,OM有神的意思,涵蓋了整體。」遇到擔心違背自己宗教信仰的學員時,會提醒可以將其視為呼吸的調整,幫忙加深呼吸就好,不想跟著唱也沒關係。不過如果要認真持誦OM,對自己所做之事有正確的了解是很重要的,知道到底在唱什麼跟為何要唱的話,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紀錄] Tiwariji老師回應問題(素食、三摩地、生命能控制法)

2017/7/1@葆體瑜珈

Q:練瑜珈的人一定要吃素嗎?要如何推薦周遭的人也吃素呢?

A:飲食是一種習慣,從小吃什麼,就會成為習慣。因此對我來說,吃素或吃葷何者比較好這個問題並不重要,不過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為何世界上的肉食性動物都以草食性動物為食物,是否表示草食性動作的飲食習慣讓牠們的肉比較好吃。(台下:因為牠們比較溫和,不會反抗XD

[紀錄] Tiwariji老師談哈達瑜珈的精髓

2017/7/1@葆體瑜珈

印度的哲學有一個特色,就是順應每個時代做一些有彈性的調整。當過時的哲學無法符合當代人的需求時,就會被新興的哲學所替代。因此在整個歷史上,有九個哲學系統產生又被替代,但是轉換的過程是很順利和平的。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初談瑜珈呼吸--生命能控制法


為避免大家搞混,要先說明這裡所指的瑜珈呼吸不是指練瑜珈體位法時所用的呼吸方式。有些人會問練習瑜珈到底要怎麼呼吸,因為有的老師是教鼻吸鼻吐,有些是說鼻吸嘴吐,還有強調要腹式呼吸的,吸氣要吸到將肚子鼓出來,或是吐氣要收肚子。

每個說法都有自己的論點,我無法說怎樣才是正確的。雖然這個討論也很重要,甚至會更有趣,但不是這篇要談的重點,接下來要介紹的呼吸,是指《哈達瑜珈經》第二章寫的「生命能控制法(Pranayama)」。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推薦書《呼吸、平衡與靜定:印度古典哈達瑜珈體位法》


  Tiwariji老師的著作繁體中文版《呼吸、平衡與靜定:印度古典哈達瑜珈體位法》,終於要在台灣出版了。老先生今年已經八十幾歲,是現任印度瑜珈協會的會長,也是在Pranayama(生命能控制呼吸法/能量呼吸/瑜珈呼吸)這領域的當代權威,是印度國寶級的人物。

  此書在印度自1984年首次出版後,現在已經出到第七版了,老師很少寫書,我們也有人問過為何不多寫一些的書,譬如講解瑜珈古經典或呼吸等主題,他只是回答有人寫了或是原經典已經很好了。

  呼吸領域的大師為何會寫體位法而不是介紹呼吸法的書,而且還不斷改版,一定有其原因,所以如果你對呼吸法有興趣,建議看看這本書是如何說明體位法的練習,將會有助於練習呼吸法。也推薦給瑜珈的新手,書中有非常詳細的動作分解照片,而且全是由有90幾年歷史印度Kaivalyadhama瑜珈學院的資深老師親身示範。當然還是建議初學者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會比較恰當,所以出版社提出了限量100本購書贈體驗課的活動,有興趣的人可以在此購買(購書贈體驗課活動)。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回應] 我考慮(轉職)當瑜珈老師?

前陣子跟朋友網路聊天,他提到想當瑜珈老師,我當下給的回應是:「不 要 衝 動!」然後說細節等見面再談,但是到現在也還沒碰到面,加上也曾經有其他人問過,所以藉此整理了一下。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職業傷害與疼痛的讀書筆記

瑜珈老師看起來是個很健康的行業,可以邊工作邊運動,空閒的自由時間也很多,羨煞許多人,但是就像其他的工作,也是有令人困擾跟需要調適的地方,例如:大家的下班跟休假時間是我們的上班時間,所以跟一般上班族朋友很難喬出共同時間,以至於跟原本的朋友不容易保持連結。不過,老天爺關了一扇門勢必會幫忙開另一扇窗所以還是會有新的朋友圈的形成的。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Tiwariji老師的身教

2015@Kaivalyadhama

去印度參加Tiwariji老師的生命能控制呼吸法(Pranayama)師資課程,研習後半段早晚各有一位同學的30分鐘教學練習,本來以為老先生會先離開,沒想到他就這樣留下來陪著一起,看到他坐在那裡,有時閉眼聆聽,有時點頭搖頭,甚至低頭寫筆記,我都在想究竟為何他需要坐在那裡陪我們。然後慢慢的,心也靜下來一些,開始更認真且有耐心的投入同學的試教中,即便有些我並不是那麼喜歡他們的講解方式或上課風格或節奏等。每天早上上課前都會唱的SHANTI PATH,強調師生間連結的重要性,雙方對於知識/真理的追求有著共同的目標,將自負等包袱留在教室外面,以開放包容接納的態度來學習。一瞬間才赫然發現,這首唱了好幾年的梵唱(從2010年的師資班開始),原來自己也只是機械化地唸著它的詞。老先生的教導不只課堂上的言教,還有各處的身教。

印度Kaivalyadhama學校的瑜珈療癒

2015年底在印度Kaivalyadhama瑜珈學院待了七個禮拜,有六周是生命能控制呼吸法的進階研習跟師資課程,一周是做阿育吠陀療程。因為剛開始實在太混亂,而且網路資訊也不多,所以在學校摸索了一陣子才終於搞清楚狀況。如果對Kaivalyadhama的瑜珈療癒有興趣的話,以下內容是翻譯自學校的紙本資料(2015/11/17整理)。

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瑜珈練習的益處與要點

瑜珈並不只是一種身體的運動,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統,幫助我們維持身體的健康與心靈的平衡,使生命達到和諧、快樂並且活出價值。瑜珈包含各式生理的練習,例如:體位法、身印、鎖印、潔淨法和生命能控制呼吸法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1-5.不役於物Aparigraha

有個故事是關於一位國王與修行者,國王邀請了一名受人尊敬的修行者到其宮殿,承諾給予相同等級的待遇,他非但沒有拒絕還愉快的享用,一天兩天...過去了,有天國王終於受不了,質問修行者我們看來並沒有不同呀?!修行者邀請國王隨他一同出宮生活,沒幾天國王就受不了宮外無人服侍的日子,吵著要回去。

修行者回應這就是我們之間的不同。

不役於物的態度是可以去追求與擁有,也可以盡情享受,但不害怕失去,也不會緊抓著不放,對金錢、時間、健康、容貌、感情等的態度,應該都是如此。

1-4.不縱欲Brahmacarya

不縱欲是判別需要與想要的練習,如果口渴了,需要的是水而不是飲料。各種上癮症深層的源頭來自於不滿足,為填補匱乏而寄託於過度的消費、暴飲暴食、忙碌的工作或是其他的方式,因為有所渴求,無法安於現狀,所以產生無止境的追求。面對欲望的態度應該是有節制,不壓抑也不過度。

有欲望是正常的,欲望產生動力。不要讓想要的超過自己能負荷的能力,就不會產生問題。判斷優先順序也很重要,什麼都急著要的話,反而什麼都無法好好享受。依著順序,一一完成滿足。拖延策略可以幫助判別什麼是真正需要的,還是只是當下衝動想要的。

註.Tiwariji老師特別提醒吃什麼很重要,吃進身體的東西會影響你很多。
(雖然大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敏銳到可以覺察到這些變化)

1-3.不偷竊Asteya

不偷竊除了不私自拿取別人的財物,更廣義的是不過度擁有。當獲取的遠遠超過自己所需的,甚至佔有了別人可以得到的或是剝奪了他人的權益,也算是偷竊。例如:過度消耗地球的資源,破壞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不合作也拒絕共處,不負責任的製造污染與垃圾,對自身之外的苦難事不關己也無動於衷。

1-2.誠實/不說謊Satya

持戒的第二項是誠實/不說謊。誠實的前提仍是不傷害,如果話說出口會傷害人,可以選擇不說或是婉轉的表達。不說謊的對象除了別人,還有自己。是否誠實的面對了腦袋裡的所有念頭與感受,有想做的事卻猶豫不決,不喜歡的工作卻勉強去做,明明難受卻假裝一切都好,我們可以騙過任何人,唯獨騙不了自己。

1-1.不傷害Ahimsa

梵文himsa是傷害的意思,Ahimsa則是指不傷害,是持戒的第一個也是很重要的練習。記得有次Tiwariji老師在葆體研習的問與答時間中,有人問他:「愛是什麼?」老先生的回答是:「最深層的愛是不傷害。」

八支瑜珈Ashtanga Yoga在練習什麼?

帕坦伽利(Patanjali)所寫的《瑜珈經(Yoga Sutra)》是將瑜珈的練習系統化之後成為「八支瑜珈(Ashtanga Yoga)」:持戒(Yama)、精進(Niyama)、體位法(Asana)、生命能呼吸控制法(Pranayama)、感官回收(Pratyahara)、專注(Dharana)、靜坐(Dhyana)、三摩地(Samadhi)。持戒的內容為:不傷害(Ahimsa)、不說謊(Satya)、不偷竊(Asteya)、不縱欲(Brahmacarya)、不役於物(Aparigraha)。精進則包含:潔淨(Sauca)、知足(Santosa)、苦行(Tapah)、研讀經典(Svadyaya)、臣服於神(Isvara pranidh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