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數論對創造世界的觀點

阿育吠陀的理論基礎是數論[1]哲學,古代的智者[2]或稱為看見實相的先知,透過宗教的方法來發現實相,阿育吠陀的知識傳承自這些先知在實務、哲學、宗教的啟發。這些先知們發現宇宙能量如何在所有的生物體與無生物體上顯化,人類與宇宙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他們了悟所有存在的源頭是宇宙意識[3]」,由此顯化成雄性與雌性的能量[4]—ShivaShakti(這裡有關於這兩位的易讀版神話故事,我沒有去確認內容的正確性,只是做為參考。)

數論派哲學的創始人Kapila,提出宇宙由二十四個元素組成,其中最基本的是PrakrutiPurusha是雄性能量,Prakruti是雌性能量。

Purusha是未顯化、無形無色、超越屬性、超越因果時空,不參與宇宙的顯化,是無選擇的且被動的意識[5],是純粹的存在[6]。在創造中並不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而是沉默的見證者。

Prakruti是行動的創造力,所有形式、顯化、屬性和自然的來源,具有形狀、顏色、屬性,它是有選擇的意識[7],是神聖的意志[8],想要成為許多的那個「一[9]。宇宙是從這位「神聖母親Prakruti的子宮誕生的孩子。

宇宙中所有的組成都由Prakruti創造,Purusha只是這個創作的見證者。從Prakruti產生的第一個顯化是「宇宙智能[10]」。「宇宙智能」形成「自我[11],自我是「我是」的感官[12]可以在一切自然、演化的宇宙中發現原始能量的三種屬性的存在。三種屬性是指悅性、變性、惰性,是一切存在的基礎,以平衡的狀態存在於Prakruti之中。當平衡受到干擾,屬性間的交互作用引發宇宙產生演變。

悅性是「創造[13]」,變性是「維持[14]」,惰性是「破壞[15]」。創造、維持、破壞是第一個宇宙的完全寂靜的聲音,aum,的三個顯化,持續在宇宙中運作著。

在悅性的作用下,自我化為五個感覺器官(耳朵-聽覺、皮膚-觸覺、眼睛-視覺、舌頭-味覺、鼻子-嗅覺)與五個行動器官(嘴巴-說話、手-抓握、腳-走路、生殖器官、排泄器官),因而創造出有機的宇宙。

同樣的自我在惰性的作用下,進一步化為五個基本元素(/以太、風、火、水、土),形成無機的宇宙。

變性是身體中活躍的生命力,同時將有機的和無機的宇宙分別移動至悅性和惰性。因此,悅性和惰性是非主動的、潛藏的能量,需要變性的主動活躍的力量。

以上是阿育吠陀醫生Vasant Lad的敘述,可以參考圖一。在另一本書《五大元素療癒瑜珈Healing Yoga》的作者Swami Ambikananda Saraswati對於數論的介紹可以參考圖二。保留了原書上的用字,所以梵文的拼字看起來會不同,由於不影響理解,因此暫時未加以考究與統一。

圖一、創造的數論哲學[16]

圖二、數論所列舉的元素[17]

數論的創建者是印度智者Kapila,他的哲學討論生命的神秘,檢視人類經驗的不同部分,藉以完整地理解其全貌。Samkhya這個梵文字是指「計算」,而術論所列舉的每一個部分便稱為「元素」(tattva)。梵文Tattva字面的意思是「那個(的狀態)」,同時也指「那個」(tat),亦即萬事萬物皆包含不可分割的神性。這些元素就像交響樂的音符,透過它們,物質生命與精神生命結合為一。數論探討的元素可說是神性的運作法則,後來為瑜伽行者所吸收。順序如下[18]

l   最初的元素是Purusha(意識)Prakriti(創造力),造化力是意識的物質演變,兩者密不可分。其他所有元素均由Prakriti所衍生,在此同時,Purusha保持沉默,是個不介入的見證者。
l   Prakriti中衍生出有覺知的意識稱為「個體自覺」(Buddhi,有時稱為mahat,意為「偉大的一個」)
l   由此個體自覺產生了「我」的概念(梵文為ahamkara),這是社會性人格,是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逐漸相信自己所成為的「我」。
l   從這些最初的元素之中,以最精細的形式衍生出不可見的物質:介質波(Tanmatra),亦即聲波、觸波、形波、嚐波、嗅波。
l   從介質波衍生出五大元素(Panchatattva),包括空、氣、火、水、土。
l   接著便隨之產生五種認知方式,亦即感覺器官,包括聽覺、觸覺、視覺、味覺與嗅覺。
l   這些認知方式產生了五種行動方式,亦即行動器官,包括言語、手的運動、行走(或腳的運動)、生殖及排泄。
l   由以上種種產生了manas,也就是心,當作上述元素的中繼站。

兩位作者的敘述雖然略有不同,但都包含了25個元素,最後以這些關鍵字的梵文和中文用字對照作為結尾,數論的25個元素[19]

1.          Purusha真我/本性—Masculine陽性
2.          Prakrti自然本性—Feminine陰性:所有創造的物質來源
3.          Buddhi智慧(Intellect)
4.          Ahamkara自我(Ego)
5.          Manas心智(Mind)

6-10pancha jnanedriyani五個感覺器/辨識功能的器官
6.          Karna耳朵聲音的器官
7.          Tvak皮膚觸摸的器官
8.          Akshi眼睛視覺的器官
9.          Jihva舌頭味覺的器官
10.      Nasika鼻子嗅覺的器官

11-15pancha karmendriyani五個行動器官
11.      Vak表達的器官
12.      Pani拿取的器官
13.      Pada移動的器官
14.      Upastha生殖生殖的器官
15.      Payu肛門排泄的器官

16-20pancha tanmatrani五個精細的元素
16.      Shabda tanmatra聲音元素
17.      Sparsha tanmatra觸摸元素
18.      Rupa tanmatra視覺元素
19.      Rasa tanmatra味覺元素
20.      Gandha tanmatra嗅覺元素

21-25pancha mahabhutani五個重要的元素
21.      akasha乙太/空元素(聲音元素創造)
22.      vayu氣元素(聲音+觸摸創造)
23.      agni火元素(聲音+觸摸+視覺創造)
24.      ap/jala水元素(聲音+觸摸+視覺+味覺創造)
25.      bhu/prthvi土元素(聲音+觸摸+視覺+味覺+嗅覺創造)







[1] 數論(Samkhya)是印度哲學的其中一派。
[2] Ayurveda: The Science of Self-Healing : A Practical Guide書中的原文為rishis
[3]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Cosmic Consciousness
[4]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Male and female energy
[5]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choiceless, passive awareness
[6]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Pure Existence
[7]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awareness with choice
[8]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Divine Will
[9]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the One
[10]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Cosmic Intellect,梵文為MahadBuddhi
[11]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Ego(Ahamkar)
[12]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the sense of “I am”
[13] Ayurveda: The Science of Self-Healing : A Practical Guide書中的原文為Brahma
[14]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Vishnu
[15] 出處同上,書中原文為Mahesha
[16] 改繪自《阿育吠陀療法》第25頁。
[17] 改繪自《五大元素療癒瑜珈Healing Yoga》第15頁。
[18] 出自《五大元素療癒瑜珈Healing Yoga》第14-16頁。
[19] 資料來源為葆體瑜珈200小時師資班的講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