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新生兒髖關節檢查

前陣子帶寶寶去竹北的台兒做新生兒健檢,其中一項是髖關節超音波檢查,通常出生後還在嬰兒室時小兒科醫生就會進行髖關節的徒手篩檢,滿月後寶寶回小兒科打預防針時也會再徒手檢查。出生後三個月內,是治療新生兒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黃金期,此時治療,方法最容易且效果最好。若超過三個月才發現異常,則可能需包石膏或開刀,並且進行長期的復健追蹤。

「髖關節是全身受力最重的關節。當以單腳站立時,髖關節需承受4倍體重的壓力,在跑步跳躍時,則承受更甚於4倍體重的壓力,因此,當髖關節結構出問題時,發炎疼痛及退化的狀況就會提早發生。」

新生兒若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一般認為是因為在子宮內受到壓迫的關係,有家族病史、第一胎、羊水過少或是胎位不正尤其是臀位產,都是高風險群。「發展性髖關節脫臼並非只有出生時發生,若在發展過程中,有所處置不當,也可能造成髖關節的發育不良」。

新手爸媽可以注意的是
1. 不要太常把寶寶包得緊緊的,晚上睡覺有需要讓寶寶睡得安穩時,可使用包巾或是選擇可稍微活動式的睡袋式包巾,白天則讓寶寶可以自由活動四肢。
2. 使用背帶或抱著時,注意讓寶寶的雙腳自然外展。(可參考延伸閱讀的照片)
3. 寶寶的衣服是可以讓他自由活動髖關節的。(可參考延伸閱讀的照片)
4. 跟寶寶互動時可以帶他做髖關節的活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