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讀書筆記] 瑜珈減壓療法




書名的原文是Freedom from StressA Holistic Approach,明明沒出現瑜珈但是中文書名卻翻成了瑜珈減壓療法,不過看完後發現它的確是從傳統瑜珈療癒的觀點出發。雖然是今年(2018年)的新書,但是英文初版其實是1981年。

作者Phil Nuernberger是心理諮詢博士,自1969年就跟隨Swami Rama學習,深入研究身心關係。是私人諮詢公司Mind Resource Technologies, Inc.」的總裁,並經常在壓力、創意及人類潛能發展的座談會上擔任講師,同時也是The Quiet Mi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ditation》、Psychology East and West》、Meditational Therapy》等書的共同作者。

作者主張解除壓力的第一步是取得知識,瞭解壓力是什麼,我們如何製造壓力,它是如何被維持在我們的心靈和身體裡,然後就會知道怎麼去避開問題。因此書中的第一部分以科學的觀點介紹了壓力的源頭,第二部分則是說明如何透過飲食與運動、呼吸、冥想等方法從壓力中解脫。

書中提到壓力是心靈與身體功能互相影響的結果,是因為濫用心靈和身體產生的,可能會以酒精上癮或憂鬱症現身,會造成失眠及常見的感冒。壓力有許多症狀,其肇因往往未受到辨識與處理。壓力不只是偶爾非常緊張或有個很倒楣的一天,它是一再重複的失衡,導致每日耗損身體,以致身體功能異常和衰弱。與外在的互動會產生社交壓力,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消化壓力,霧霾、噪音和空污造成環境壓力,經常重複發生的壓力最後帶來了疾病。

練習哈達瑜珈會同時為身心帶來益處,因為哈達瑜珈是一種實際的運動系統,被設計來運作身體,以及透過身體運作來擴張身體和心靈的意識覺知。其目的在於有系統地引導人從身體的運動,到呼吸的練習,再到心靈的運動,以及達到更高層次的覺知。

在身體層面,哈達瑜珈系統強化不同的器官、腺體和神經系統。除此之外,它還能藉著緩慢的肌肉和韌帶伸展,以及透過消除那些會維繫住壓力的身體習慣模式,來減輕身體的緊繃。哈達瑜珈包括了伸展和定點維持的姿勢體位,期間以放鬆來交替進行,讓身體和心靈能充分協調;它還包括了能將身體裡累積的毒素和廢棄物清理掉的運動。但哈達瑜珈系統最終的目的,是將完美的平衡和諧帶入身體心靈/精神的關係中,並消除疾病的狀態。呼吸的控制、身體效果和專注力的組合,增進了覺知,生理系統逐漸被帶向完全的和諧,而這內在的平衡可以讓人維持深層的專注及專一的心靈,形成了心理上的平衡。(頁212-213

本書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以容易理解的文字解釋了冥想。雖然我也無法證實他的說法到底是否正確,但是他的描述與瑜珈經》的內容有相似之處,也回答了我過去在做冥想練習時的一些疑惑。

書上提醒「放鬆」常被當作是冥想」,但兩者並不相同:放鬆只是朝向冥想的第一步。如果生理和心理不放鬆,心念就無法專注,而如果無法專注,就沒辦法冥想。冥想會加深放鬆的程度,心念愈是專注,自然的生理反應就更加放鬆。這會發生的相當自然及自發。(頁289

歸納作者的說法,冥想包括了幾個關鍵條件:毫不費力(放鬆)、專注、單一焦點、很長一段時間的專注流。一個人並不是練習冥想,而是練習內在專注力,當內在專注力變得毫不費力、不間斷且持續時,就已處在冥想中了。你會從自身的經驗中得知差別在哪裡。(頁301

冥想有兩種基本形式,相容式與排它式,兩者皆包含了專注與觀察,不同之處是在覺知的目標上。排它的冥想形式中,所有的目標如思緒、影像、感官印象與感覺皆被消除,只留下一項(像是呼吸覺知或咒語),這是外行人最熟悉的形式。相容式冥想是將單一焦點放在意識流本身,不排除標的物、知覺、思考、感受或影像,心靈的所有動作都包括在觀察的領域內,一切以中立的平靜等待之,冥想者的體驗就像看著橋下的流水。這兩種冥想過程,都需要持續不斷的練習內在專注力,才會逐漸形成冥想,對於發展自我認知都是必要的,都會帶來下意識心靈的細微內在過程更多的覺知,經由練習者兩者,會加速自我控制的整體過程。(頁305-306

作者提醒:
1)要極為小心選擇特定的專注目標,因為不適當的注意焦點可能會導致負面的狀態,例如,產生恐懼或是焦慮。
2)溫和地開始,慢慢依能力拉長時間長度,避免突然戲劇性的改變。
3)要一致,一致的練習能發展出技術,每天設定一段特定的時間和位置來做練習,養成習慣後,會發現特定的時間及位置成為誘發放鬆和平靜狀態的刺激物,進而加深練習。練習的空間應要安靜、乾淨和通風。(頁337-339
4)保持耐性,不用以達到特定的狀態或停留時間為目標,強迫的放鬆或專注只會造成緊繃,享受練習過程中的覺知與寧靜。
5)要找一位合格的冥想老師,雖然在書中提供許多練習的資訊,但是作者還是建議讀者最好找一位已在呼吸及冥想技巧上訓練多年的老師。

而冥想有減壓的功效,主要是因為人的自我感透過冥想的過程開始逐步的演化轉變。經由發展內在覺知,知道自己的意識中心(超個人自我transpersonal self)有別於心靈和身體,且不受世界的改變所影響,隨著這個自我的進化,它就成了不可動搖的寧靜中心,讓人得以在逆境當前時仍保持平靜,不再認同過去認為就是自己身分本質的面向思緒和念頭、情緒、身體和行為、角色和社會屬性。當我們與情緒保持距離,就會以更清晰的能力來洞察之前的「自我」,對壓力情境的反應變少了,也對我們的行為有了更有意識的控制。(頁311-312